English

罪犯从这里走向明天

北京市清河监管分局帮教工作十年记
1998-10-12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任海涛 我有话说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监管分局担负着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重要任务。十年来,共有300多批5000余人次来监帮教。通过帮教活动,为罪犯解决住房、就业、婚姻、家庭等实际困难和问题1562件,使服刑人员感到社会没有抛弃他们,而是真诚地关怀、教育、帮助着他们,从而有力地调动了罪犯的改造积极性。近年来,分局始终保持了良好的改造秩序,特别是1997年至今,没有发生罪犯脱逃、闹事、行凶等重大事故。同时,监狱还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为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罪犯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大体可分为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抛弃不管、夫妻离婚、释放后无家可归、就业难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一方面直接影响到罪犯的改造;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他们重新犯罪。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帮教工作的重点。

罪犯陈启明入狱后,妻子和他离了婚并带着女儿远走他乡。陈启明在狱中积极改造而被减刑两年。临近释放时他却因无家可回、无业可就而忧心忡忡,并向管教干部提出要留场就业。为解决他的实际困难,监狱领导派出两名干部前往大兴县,与县、乡政府协商陈启明的回乡问题。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启明释放后被分配到大兴县采育乡砖瓦厂,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工作和落脚之地。罪犯赵振江,家中只有养母一人。其养母病故后,尚拖欠医疗费一万余元。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赵振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为解决他的思想问题,监狱政委杨增民、管教科长王志东、分局综治办李文志亲自走访有关单位,最终解决了赵振江的实际问题。罪犯王京生及其妻被判刑入狱后,家中留下年迈的老母和6岁的女儿,为解决祖孙俩的生活和上学问题,分局及时和东城区取得了联系。东城区兰副区长得知此事后,责成区教育局和街道办事处妥善解决。最后决定由区民政部门每月拨给生活费130元;和平里第一小学免收学杂费、书本费吸收幼女上学,中午免费供餐;祖孙俩的生活起居,由居委会照顾。这件事在监狱引起了强烈反响,王京生以“社会主义好”为题向其他罪犯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服刑人员眼含泪水,深受教育。

罪犯亲属是帮助教育服刑人员、促进他们思想转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罪犯入监之初,与其家属签订包括罪犯本人、亲属、监狱三方在内的“三方小协议”,规定了罪犯、罪犯亲属、监狱干警三方各自的义务。十年来,分局签订的“三方小协议”覆盖率为87.6%。为更好地发挥罪犯亲属的帮教作用,分局还利用接见之机举行各种形式的亲属帮教座谈会、演讲会、报告会,效果十分显著。

分局在与北京18个区县签订帮教安置协议的基础上,还先后与北京市宣武区成教局、天津市和平区科协等单位签订了对罪犯进行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帮教协议。十年来,在监狱里开设扫盲班10个,小学班13个,初中班13个,高中班6个。参加文化学习的罪犯获证率在75%以上。罪犯中有的摘掉了文盲帽子,有的获得了初中双补证书,还有的罪犯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其中3人获得大专文凭,1人获得学士学位。在搞好文化教育的同时,监狱里还开设了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班。十年中,共开设20期家电班,8期农机操作班,5期医务班,7期锅炉班。通过培训,70%以上的服刑人员在狱中学到了一技之长,并获得了国家承认的合格证书。他们获释后,利用所学技术对口就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十年来,有不少社会知名人士来监帮教,协助做好罪犯改造工作。他们中,有教育家曲啸,舞蹈家澎清一,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姜文、李金斗;有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葛存壮、于洋;有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全国优秀辅导员王遐方。1997年,在举国上下欢庆香港回归之际,分局与东城区检察院、东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学法律迎回归”知识竞赛,极大地激发了服刑人员的爱国热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